开机不是只要单击电源钮,而关机只要关掉电源钮就可以了吗?话是这样没错啦,但是由于 Linux 是一套多人多任务的操作系统,你难保你在关机时没有人在在线,如果你关机的时候碰巧一大群人在在线工作, 那会让当时在在线工作的人马上断线的!那不是害死人了!一些数据可是无价之宝。

另外 Linux 在执行的时候,虽然你在画面上会看到黑压压的一片,完全没有任何画面, 但其实他是有很多的程序在背景底下执行的,例如登录文件管控程序、例行性工作排程等, 当然还有一大堆网络服务,如邮件服务器、WWW服务器等等。你如果随便关机的话, 是很容易伤害硬盘及数据传输的操作!所以在 Linux 下开机关机可是一门大学问。

Linux的组成为: kernel + rootfs

kernel:进程管理、内存管理、网络管理、驱动程序、文件系统、安全功能

rootfs:程序和glibc

库:函数集合,function,调用接口(头文件负责描述)

过程调用:procedure,无返回值

函数调用:function

程序:二进制执行文件

内核设计流派:

单内核(monolithic kernel):Linux

把所有功能集成于同一个程序

微内核(micro kernel):Windows,Solaris

每种功能使用一个单独子系统实现

Linux内核特点:

支持模块化:.ko(内核对象)

如:文件系统,硬件驱动,网络协议等

支持内核模块的动态装载和卸载

组成部分:

核心文件:/boot/vmlinuz-VERSION-release

ramdisk:辅助的伪根系统

CentOS 5: /boot/initrd-VERSION-release.img

CentOS6,7: /boot/initramfs-VERSION-release.img

模块文件:/lib/modules/VERSION-release

既然启动是一件严肃的事情,那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启动的过程:

系统启动过程简介:

1、加载BIOS的硬件信息与进行自我检测,并依据设置取得第一个可启动的设备;

2、读取并执行第一个启动设备内的MBR的 boot loader (既是grub,spfdisk等程序);

3、依据boot loader的设置加载Kernel,kernel会开始检测硬件与加载驱动程序;

4、在硬件驱动成功后,Kernel会主动调动init进程,而init会取得run-level信息;

5、init执行/etc/rc.d/rc.sysinit文件来准备软件执行的操作环境(如网络、时区等);

6、init执行run-level的各个服务的启动(script方式);

7、init执行/etc/rc.d/rc.local文件;

8、init执行终端机模拟程序mingetty来启动login程序,最后等待用户登录。

详细说明:

1、加载BIOS的硬件信息与进行自我检测,并依据设置取得第一个可启动的设备;

启动系统首先就要加载BIOS,并通过BIOS加载CMOS的信息,然后通过CMOS内的设置取得主机的各项硬件配置信息。

然后进行开机自检POST(Power-on Self Test)。开始执行硬件检测的初始化。接下来就开始启动设备的数据读取。

POST:Power-On-Self-Test,加电自检,是BIOS功能的一个主要部分。负责完成对CPU、主板、内存、硬盘子系统、显示子系统、串并行接口、键盘、CD-ROM光驱等硬件情况的检测。

ROM:BIOS(Basic Input and Output System),保存着有关计算机系统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,系统信息设置、开机加电自检程序和系统启动自举程序等。

RAM: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,保存各项参数的设定,按次序查找引导设备,第一个有引导程序的设备为本次启动设备

2、读取并执行第一个启动设备内的MBR的 boot loader

因为系统软件都存放在硬盘当中,所以BIOS会指定启动的设备,让我们可以读取到系统的内核文件,由于不同的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格式不同,所以必须要以一个引导装载程序来处理内核文件的加载问题。这个程序就被成为boot loader。而boot loader程序就安装在启动设别的第一个扇区内,也就是MBR内。

思考:这里有一个有趣的问题:

既然内核文件需要loader来读取,每个操作系统的loader都不相同,那么BIOS是怎么找到MBR内的loader呢?

其实BIOS是通过硬件的INT 13 中断功能来读取MBR的,只要BIOS可以检测到你的磁盘,那么他就可以通过INT 13 来读取该磁盘中第一个扇区内的MBR中的信息,这样就可以执行boot loader了。

bootloader:引导加载器,引导程序

①提供菜单,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启动项,这也是多重引导的重要功能;

②加载内核文件:直接指向可启动的程序区段来开始启动操作系统;

③转交其他的loader:将引导程序转交给其他的loader来执行;

因为具有菜单的功能,所以我们可以现在不同的内核来启动系统;也因为具有转交给其他的loader的功能,所以可以实现,一机多系统。

但是:

windows: ntloader,仅是启动OS ;windows默认没有控制权转交的功能,

Linux:功能丰富,提供菜单,允许用户选择要启动系统或不同的内核版本;把用户选定的内核装载到内存中的特定空间中,解压、展开,并把系统控制权移交给内核

所以,要实现多系统,只能先装windows,再装linux,因为linux可以把引导转载程序的控制权交给windows来管理。此时的windows的loader就会接管启动流程,这样就可以加载内核文件了。

3、依据boot loader的设置加载Kernel,kernel会开始检测硬件与加载驱动程序;

linux会将内核解压缩到内存中,并且利用内核的功能来开始测试与驱动各个周边的设备,包括CPU,存储设备,网卡等。同时内核也会对自己的功能重新检测一下硬件。而不一定会使用BIOS检测到的硬件信息,也就是说,从此时开始内核开始完全接管BIOS后的工作。

那么内核文件存放在哪里呢?

一般来说内核文件存放在/boot下,并且取名为vmlinuz

CentOS系统启动流程

  • config-2.6.32-642.el6.x86_64 :此版本内核被编译时选择的功能和模块配置文件;

  • grub:引导装载程序 grub 相关数据目录

  • System.map-2.6.32-642.el6.x86_64:内核功能放置到内存地址的对应表

  • initramfs-2.6.32-642.el6.x86_64.img:虚拟文件系统文件

  • vmlinuz-2.6.32-642.el6.x86_64:内核文件!

根据这些文件的名字,我们也可以知道此版本的linux内核为2.6.32-642.el6.x86_64这个版本,因为linux内核是可以通过动态加载内核模块的(即驱动程序),这些模块存放在/lib/modules/目录内。由于模块放置在磁盘根目录内,因此在启动的过程中内核必须要挂载根目录,这样才能读取到内核模块提供的加载驱动程序的功能。

为了防止影响到磁盘内文件系统,因此启动的过程中根目录是以只读的形式挂载的。

bootloader是系统的启动加载器。通常情况下,引导程序都安装在bootloader中。以我们常见的grup为例,grub分为stage1,stage1.5,stage2。其中stage1的代码是直接存放在mbr中的。当BIOS将控制权传递给MBR后,stage1的代码就开始运行,它主要负责将stage1.5或者stage2的内容加载在内存中。stage2被加载到内存中后,就会读取grub的配置文件grub.conf

CentOS系统启动流程

思考: 现在就遇到一个问题,内核并不认识设备,所以需要去加载驱动程序,但是驱动程序都在/lib/modules/目录内,而根目录现在根本就没办法挂载,那是怎么读取到/lib/modules/目录内的驱动程序的?

在这种情况下,linux系统是依靠虚拟文件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的,

虚拟文件系统(initialRAM disk):

一般文件名为:"/boot/initramfs-版本号.img" 这个文件能够通过boot loader加载到内存中,然后被仿真成一个根目录,且仿真文件系统内有一个可执行的程序,可以通过该程序加载启动过程中最需要的内核模块,通常这些模块就是RAID,LVM等文件系统与磁盘接口的驱动程序。载入完成之后,会帮助内核重新调用/sbin/init/来开始后续的流程。。。

系统初始化过程:

POST --> BootSequence(BIOS) --> Bootloader(MBR) --> kernel(ramdisk) --> rootfs(只读) --> init(systemd)

4、在硬件驱动成功后,Kernel会主动调动init进程,而init会取得run-level信息;

dawei

【声明】:唐山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,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:bqsm@foxmail.com,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。